一、情况说明
(一)起草背景。我县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高耗水作物占比较大,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重点。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区域安全至关重要。
(二)主要依据。按照县领导批示精神,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会同县水利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制定本《方案》。
(三)目标任务。2023-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26.38万亩以上,压减地下水1582.8万立方米以上。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耐旱作物。到“十四五”末,全县高效节水灌溉总规模达到32.77万亩以上,全县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76,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政策解释
(一)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作用。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应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减少农业用水的主力军,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效节水灌溉补贴资金会优先支持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二)加快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调整农业生产用水限额和农业超额用水税额标准,大中型灌区实行政府定价,严格落实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制度;井灌区推行“一井(泵)一表、一户一卡”,按水量收费;暂不具备安装用水计量设施条件的,实行“以电折水”,按电量收费。通过电价、水价控制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节约用水意识,有效减少农业用水量。
(三)加快健全高效节水灌溉服务体系。一是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程参与高效节水灌溉。二是鼓励节水设备生产企业提供节水灌溉设施安装、维护、使用等全链条服务。三是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将高效节水灌溉纳入托管服务范围。
三、专业名词解析
(一)滴灌。是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作物根部附件土壤的一种灌溉方式。
(二)浅埋滴灌。是在大田作物种植区,将滴灌带(管)埋在地表下土壤中3-5厘米深处,覆土浅埋固定,以滴灌形式进行灌溉的方法。
(三)膜下滴灌。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这种技术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
(四)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五)小管出流。是指在支管上打孔安装紊流器以后,在紊流器另一端安装一截毛管,直达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
(六)水肥一体化。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关文件: 玉田县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的实施方案
主办单位:玉田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15-6112512
冀ICP备09043655号-36 网站标识码:130229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