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城西十五华里的彩亭镇街中,有一座势若垂虹、横跨兰泉河的金代三孔石拱桥——彩亭石桥。
石桥呈现东西走向,全长19米,高6.1米,桥面宽6米,呈弧线形。桥拱皆用带有拱度的条石砌筑,并在拱顶全截面用石合拢后精心加工而成;桥面南北两侧共有栏柱28根,栏板26块;东西两端均有2米长的八字形翼墙并饰有抱鼓石和望柱;栏柱上端的柱头雕有精美的形态各异的小狮子、莲花瓣、寿桃等;栏板上刻有犀牛望月、莲花荷叶等不同浮雕花饰;桥券两侧上部有突出的神态生动的原雕霸下龙头一对,远远望去栩栩如生。全桥造型优美,古朴壮观。近日,玉田县完成了对彩亭石桥部分桥面、栏柱和栏板的修缮,使这一古老的石拱桥焕发了新颜。
玉田彩亭石桥保护标志牌。中共玉田县委宣传部 供图
玉田彩亭石桥。杨连江 摄
玉田彩亭石桥桥身石龙头。中共玉田县委宣传部 供图
玉田彩亭石桥石雕。杨友利 摄
玉田彩亭石桥栏板。中共玉田县委宣传部 供图
该桥经多方考证建于金代。据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记载:“杨绘、号彩亭官学士,退老卜居蓝水滨建长桥于舍南以济行者,至今赖之”。另有碑文《彩亭桥记》(萧县令李琮邑人)载:“彩亭杨先生者,经州人,仕金为学士……辇石于北山之麓,几阅日而桥以成……乡人重公之意而不忍没,请以公之字名桥,公获辞、遂名彩亭,则桥之名彩亭也”。关于此桥的概况在明朝《顺天府志》《遵化州志》等书中多有记载,它和金朝明昌三年(1192)建成的北京芦沟桥同载于《大明一统志》(顺天府关桥)部分的十三座古桥之中。
玉田彩亭石桥。杨友利 摄
在清代,曾对彩亭石桥个别的莲花瓣望柱、部分石栏板进行修补,按原造型恢复了原貌。
1960年以前,彩亭石桥一直是京沈公路上一座重要桥梁。1960年京沈公路彩亭桥段从街中改线到镇南,其重要性才渐渐减弱。1983年,县文物普查中发现该桥,经反复勘查论证,被确认为“金代桥梁建筑”。玉田县文物管理所为此桥建立了保护标志牌,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义务保护组织和科学资料档案。1988年8月8日,彩亭石桥被批准公布为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一步完善“四有”工作。1990年,玉田县文物管理所对彩亭石桥桥头云板石及个别栏板进行了局部维修,1993年12月重新落实了义务保护组织,并将石桥损坏情况及修复请示上报。2001年2月7日,彩亭石桥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加固了引桥、桥拱,补配归安栏板、抱鼓石,望柱。
彩亭石桥保护说明牌。中共玉田县委宣传部 供图
彩亭石桥是河北省境内仅存的一座金代石拱桥,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发挥其功能的活动文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研究本地古代文化、历史、科学技术,特别是桥梁建筑艺术是不可多得的实物教材。
玉田彩亭石桥。杨友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