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1234”工作法,未贫先防见实效
我县着眼于“贫困边缘户”这一特殊群体,提前谋划,积极行动,采用“1234”工作法,坚持未贫先防,从源头上筑起贫困发生屏障,取得初步成效。
一、深入研究,综合研判,建立防贫机制。
在防贫机制设计上,我县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在全面摸清、准确掌握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制定防贫机制。按照市排查标准要求,我县增加3种需排查类型,分别是申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未通过户、申请低保未予通过户和受灾户,共8种类别的排查标准。要求每个乡镇在每个村选出三户生活条件最差的非建档立卡户,确定为边缘户。对开展边缘户排查进行安排部署,分成两个阶段开展工作,乡镇自查排查与县暗访督导相结合,提出明确具体操作要求;即一慰问暖心;生活质量和户容户貌两改善;领导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三包联;危房、健康、教育、就业四帮扶,坚决做好边缘户防贫工作。
二、精心组织,全面发动,深入开展大排查。
全镇20个乡镇,全面落实乡镇防贫主体责任,实行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全部进村入户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实地走访调查,将8种类型户逐一走访到位,访贫问苦,登记造册;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将所有排查名单进行集体研究、逐人甄别,综合分析产生原因,生活可持续发展力量,不符合建档立卡的原因等诸多因素,对确实无力改变现状而又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纳入边缘户名单,确定包联帮扶责任人,采取帮扶措施,进行动态管理。
县10个督导组统一安排,集中时间,围绕边缘户问题,对全县750个村,特别是对541个白点村进行全面暗访督导。一查所属乡镇工作开展情况。二查是否有排查不到位情况。督导组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回,真督导、敢督导、实督导,形成问题交办单16份,全部交乡镇进行核实反馈,确保了排查工作的真实、准确、全面和实效。
三、精准施策,落实帮扶,筑起防贫屏障。
对所有列入边缘户台账的群众采取“1234”工作法,对所有边缘户逐一安排副科级领导上门走访慰问,特别是讲清扶贫和社保政策,告知不符合建档立卡和低保理由,使群众认可、理解;政府对其现实困难给予帮助和帮扶,真正让边缘户群众获得心理安慰和理解。户容户貌得到彻底改善,对于住房破旧、年久失修、局部开裂和脱落的,由所在地政府组织安排企业献爱心,进行捐助性维修改善;对于生活基本物资老旧的,发动社会各界捐献生活用品,购买生活物资进行更换,使边缘户生活条件和质量得到改善。领导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三包联。通过“三包联”,及时掌握边缘户临时、急需解决的事项,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现实性的困难。住房改造帮扶,由本地知名人士、企业捐助改善住房条件;健康帮扶,由本镇卫生院对边缘户每月组织一次体检诊疗;教育帮扶,对于边缘户中上学子女由包联同志结合妇联、团委给予资助;产业就业帮扶,结合农牧、残联等部门,在种植、养殖给予支持,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由本乡镇负责安排辖区企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动社会帮扶力量,开展慈善捐助、志愿服务,发动当地企业、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对边缘户进行捐资帮助。
四、统筹推进,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防贫机制的建立,使每名边缘户均实现了“六个有”:有登记造册;有防贫机制手册;边缘户未纳进建档立卡,有充分的相关证据证明;边缘户在镇、村有档案资料;边缘户有具体帮扶措施;对边缘户进行入户慰问走访,有干群感情基础。
帮扶责任人对所有边缘困难户,进行了慰问走访,带去生活物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努力使其生活安心。开展户容户貌专项整治工作,各帮扶责任人协助边缘户粉刷墙屋、打扫院落,做好家庭卫生,保障家中有干净衣服、整洁被褥、基本日用物品,最大程度使其生活舒心。采取“配强干部力量+用好原有力量+集聚社会力量”方式,每月监测贫困边缘户的收入动态情况,帮助贫困边缘户熟知贫困户识别标准及程序,做到“需纳尽纳,需纳及时纳”,使其生活放心。
我县防贫机制的探索与实施,防止边缘户滑入贫困线以下,使边缘户在感性上,尤其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没有短板,扭转了疑似贫困感知;在质量上,摆脱了现实困难,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可持续稳定的增收向好,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主办单位:玉田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315-6112512
冀ICP备09043655号-36 网站标识码:130229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