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玉田县人民政府 关于玉田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14 16:49     来源:玉田县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玉田县人民政府

关于玉田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31027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玉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田保余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作2022玉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玉田县土地总面积1170.17平方公里,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65713.13公顷,园地4360.62公顷,林地6089.32公顷,草地4235.7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153.9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70.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845.64公顷,其他土地1876.99公顷。到2022年底,全县基本农田 58707.73公顷,一般农田 65505.93 公顷

(二)矿产资源玉田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白云岩、矿泉水、水泥灰岩等,其中煤炭储量3亿吨,白云岩储量40亿吨,水泥灰岩储量280万吨。开发利用的有煤炭、白云岩、矿泉水。白云岩(建筑用白云岩)由于县内2017年非煤矿山已全部到期关闭,年内未生产。

森林资源。全县乔灌木主要品种共32科、40属、70种。截至2022年底,全县绿化总面积432103亩,覆盖率达到21.1%

)水资源。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976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194.8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719.5m3。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10932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6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71m3,均低于河北省和唐山市的平均水平。另外,县全域不在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

无线电频谱资源。玉田县融媒体中心拥有无线发射台2分别是玉田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和玉田县融媒体中心综合频道综合广播频率调频107.9兆赫,电视综合频道频率498兆赫(16频道)。

环境污染防治。大气环境方面,全年综指4.32,优于市达目标和市均值;综指改善率10.37%,全省167县区排名第27位。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了综指历年最低、排名历年最好、优良天数历年最多,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水环境方面,纳入考核的5条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均值达到标准要求城区和郭家桥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土壤环境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目标要求

二、国有自然资源使用管理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情况。目前,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正在履行报批程序;20个乡镇已完成初步方案编制;30个试点村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同时,及时调整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兴玉南路片区、城北窗口片区为依托,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城市更新自体检,形成四大更新改造单元。

(二)国有自然资源性资产有偿使用及收益收缴情况。2022年共完成20个批次,32个项目转用征收,总面积1144.476亩,全部取得省政府批复;累计收储批次地块32宗、面积2326.132亩,完成96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面积2905.3亩,出让金收入12.56亿元;完成批而未供盘活处置731.4亩,超额完成市达我县处置任务(市下达批而未供处置任务724亩)。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情况。一是2022年,实施占补平衡项目14个,全部竣工验收后预计可新增耕地534.37亩;是围绕加强林业资源管护,保护县域生态发展环境。依托林长制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定目标,同时依托林长制和“1171”工程,救助各类野生动物332022年全县供水量16357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10121m3,地表水供水量6236m3。全县现状年总用水量16357m3。其中农业用水12301m3地下水6442m3);工业用水量1154m3地下水1145m3;居民生活用水量2534m3地下水2534m3;生态环境用水量370m3是城乡地表水水源置换工程有序推进。计划通过邱庄水库引滦河水至玉田县,用地表水置换城区、平原地区农村、经开区、农业园区及玉南产业新城生活及工业用地下水。截至2022年底,县内工程完成可研审批及立项,同时完成专项债库入库工作,一期工程申报的债券已通过财政部和发改委审查。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一是围绕生态修复目标,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矿山环境治理。县累计新栽植各类树木55万余株,完成营造林4.88万亩,完成市达任务的103%,造林进度居全市首位;市达我县提标矿山环境治理任务的19处,全部完工;二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完成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护任务,强力实施VOCs提标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移动源管控。2022年,涉及我县54项治理任务均提前完成累计完成路检和入户检查4153辆,查处超标车1690家加油站进行监督性检测办理环保备案2536辆,检查检测607三是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5条重点河流及沿线重点支渠巡查260余次,水质跟踪监测200余次,发现并移交处置水环境问题50余件。组织实施河流水质达标重点项目工程,投资91.3万元对双城河等河流开展生态修复。完成293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37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42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资4258.8余万元对陈家铺镇大溜子村、鸦鸿桥镇草桥头村等19个村开展分散式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四是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强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2022年我县1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进行了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全县48重点农村黑臭水体均全部完成整治全县涉危险废物在产企业192家全部纳入河北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平台监管,在平台上管理计划申报率和月报申报率均为100%

(五)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情况。一是通过积极实施田长制改革,大力推进土地违法整治工作。2022年全县违法占地面积同比减少3184.49亩,下降比例达34.63%。违法占地卫片存量共6294,面积41724.03已整改到位2498,面积27611.90亩,完成率66.18%。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稳步开局,569个整治图斑(面积1904.25包括耕地1685.28亩)已整改完成52面积301.32亩,其中耕地面积205.86亩,完成率66.18%;二是强化地下水监控。从严落实用水单位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安装在线取水计量设123,年取水量或取水许可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户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完成关停自备井182三是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充分利用我县河渠115个视频监控点发现解决河渠四乱问题30余个全年开展飞巡26次,飞巡累计长度320公里,发现并解决河渠四乱问题20个。建立了河长+巡河员+保洁员制度,压实网格责任,解决河渠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确定巡(护)河员人员500落实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2022年共开展河长+检察长联巡5组织实施河长制成员单位联合执法26次,查处乱扔垃圾行为3件,劝离非法捕捞人员30余人次同时,与天津市蓟州区、宝坻区、宁河区召开联席会议2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次,打击跨界非法捕捞违法事项3件,驱离非法捕捞船只7四是严格执法,严厉整治环境违法行为。采取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监察频次和执法力度,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累计帮扶整改各类问题550余件,立案处罚51件,收缴罚款177万元,移送公安部门55名现场负责人处以行政拘留

、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各乡镇对辖区内的违法占地行为制止不及时,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本辖区违法用地企业存在保护主义,乡村公益事业项目(乡村振兴项目)选址随意性大导致我县土地卫片图斑存量整改进度缓慢同时,日常监管、整治不及时。虽然通过实施田长制等工作举措,我县2022年卫片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乡镇日常巡查、管控力度制止力度不够,导致卫片数量有所增加。

(二)空气质量成果需要巩固和加强虽然我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北部环山静稳天气多发、大车围城氮氧化物高值突出城市规划和建设扬尘污染问题未根本解决,空气质量改善已进入攻坚克难、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期,需要持续加力

(三)水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短板我县5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考核虽全部达标,但整体水质达标情况尚不稳定。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难度较大,通过前期排查,我县农村特别是南部区域黑臭水体依然突出,村民向坑塘内乱丢垃圾等问题较为普遍,黑臭水体问题极易反弹。

    (四)土壤污染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与大气、水污染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一般难以直接判断,且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本高、周期长。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和监管职责相对分散,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协调联动性还需加强。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加快推进县村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同编制和审批,开展重点区域详细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布局,确保重大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顺利实施加强规划管理和农村土地用途管制。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强部门协同,主动谋划做好重大项目争取前期服务工作,高质量、精准化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文章。多途径争取要素保障指标,全力做好列入县重点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实事、产业用地等项目用地保障。

(三)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和效益,助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潜县域土地可利用资源,打好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战,存量土地挖潜战进一步提升全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四)严格落实自然资源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推动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做深做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监测,持续开展日常巡查,切实将人防+技防落到实处。强化自然资源监管平台建设,以长牙齿的态度严格整治违法用地行为,保障全县自然资源安全。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结构,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创A,持续开展全域治尘聚焦重污染天气削峰降速,强化散煤复燃检查,提升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统筹大气污染治理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七)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管理;持续推进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人畜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贮存、集中处置全过程监管和环境污染防治,确保全县人畜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网站地图